发布日期:2022-09-13 浏览次数:0次
扳指算来,从事品质工作已经有20年了,其间不可避免的与质量体系管理发生了一些恩怨。刚开始那阵,质量体系很吃香,自己也想去考一个审核员,就去学习。那时我们的品质部经理告诉我们,想理解,先把体系要求背下来!从那开始,没日没夜的翻条款,20个条款背的滚瓜烂熟(那是iso9001\94版)。到后来因为其他原因放弃了,不能不说是种遗憾。
2005年那会儿,自己做了品质部经理,要自己组织内审、应对外审,才真正开始去理解体系的具体要求,有了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,好像真的理解了质量管理的要求与方法。但好景不长,周围的情况又让我陷入了迷惘。那些年私营企业发展很快,没多少管理经验的沉淀,对体系的理解就是文件、记录和证书。加之很多审核机构为了自己的业务,放弃了审核原则,一个百多人的厂,两个小时全部审完,车间中就拍一张照片,审核费照拿,证书照发,甚至为了拿到业务而去取悦企业......让人越来越看不懂,质量管理体系到底怎么了?
2007年的时候,进入了深圳一家药包材公司,因为企业实行药品企业的管理制度,面对的又都是管理规范的药品企业,质量体系管理得到公司高层的充分重视,几乎所有为了规范体系管理的要求都会得到老板的认可,结果不到两年时间,愣是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体系框架,虽然不细致,但运行流畅,后面的质量投诉也大幅度的降了下来。这一次,让我真正对质量体系管理产生了尊重。
这些年来,作为品质部经理,一直兼任着公司的管理者代表,负责体系的运行与维护。但除过那家令自己都觉得骄傲的药包材企业外,其他的企业中体系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,而我的职责也就是每年编制一些内审资料,应对外审而已。无奈之余,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,为什么一定要把体系管理当成一项单独的工作内容呢?在达到审核通过、取得证书的同时,这也是一种管理工具呀!完全可以和其他管理方法一样灵活运用呀,没必要全盘照搬。想通了之后,这几年一直沉浸在管理方法研究中的我又心动了,一段时间下来,还真给摸出点门道。总结出“退”、“实”、“细”三大要诀出来,权当成“李氏体系管理”的基本理念吧。